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员在线 >> 典型经验 >> 正文
破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危局初探
发布时间:2015-06-09     访问量: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效应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普遍生产经营困难,个别企业出现开工不足、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发生老板“跑路”现象,多数企业因“互保联保”陷入困境,区域性金融风险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以某县为例,针对如何破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危局,进行如下初步探讨和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危局现状

该县民营经济相对活跃,中小企业近35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1家。自2014年以来,该县60%以上中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资金缺口预计达10亿元以上。截止目前,已有23家企业出现了信贷违约风险,直接银行贷款5.2亿元、社会融资1.2亿元,直接涉及担保联保企业190家,银行贷款35亿元、社会融资8.7亿元,涉及范围广,影响力度大,直接加剧了信贷经营风险。截止2015年4月底,全县各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0.3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4亿元,较年初新增2445万元。

(一)互保联保圈风险加剧。在现行银行贷款投放方式下,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只有质押、抵押、担保等方式。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少质押物和抵押物,那么企业间互保联保则成为从银行获取贷款的主要方式。一个联保圈有3到8家企业不等,或自由组合,或银行撮合,企业间组成不同的联保圈在多家银行分别贷款。据调查,与银行有信贷业务关系的中小企业95%以上都加入了各家商业银行不同的担保联保圈,实际贷款余额约为65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41%以上。融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超能力担保、交叉担保、多头担保严重。目前,该县企业担保链条长,纵横交错,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一个县域内大互保联保圈。据调查,与20家以上企业存在直接联保关系的企业共计15个,与10家以上存在直接关系的共计45个,与3家以上存在直接关系的近100个。二是企业多头贷款现象严重。据调查,担保联保圈内多数企业存在多头贷款现象,其中与5家以上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共计16家,与3家以上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共计90家。如某木材加工企业与11家商业银行存在贷款业务,贷款余额达到7700万元。三是风险积聚效应突出。联保圈中的企业除承担自身经营风险外,还需承担对外担保的其他企业的经营风险,一家企业的银行债务问题势必殃及为其担保的所有企业,演化成一损俱损的“多米诺骨牌现象”。如某企业因代偿两家企业银行贷款1300万元,导致企业陷于经营困境。四是个别联保体企业暴露出集体违约倾向。从企业“抱团取暖”逐渐演变成“抱团欠债”。该县互保圈内企业、行业内企业、区域内企业的关联度高,如一组联保体内出现2家以上企业违约就会引发集体违约,导致担保的风险缓释作用失效。如该县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内的3家龙头企业,先后发生了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倒闭边缘,涉及的36家担保联保企业联名向政府、银行提出具体缓贷、增贷、降息等诉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将存在集体违约风险。五是联保体内企业代偿实力显著下降。目前,该县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金严重短缺,特别是已经代偿银行贷款的企业生产经营更是雪上加霜,面临巨大压力。如某企业一次代偿银行贷款850万元,若再有代偿,势必拖垮企业,引起连锁反应,一旦风险扩散将形成区域性金融风险。

(二)民间高息借贷激化了金融风险。目前,该县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行为仍较普遍。民间借贷融资大多数成本较高,部分为高息借贷。据调查,长期民间借贷利率均在年息10%以上,短期的“过桥”资金一般为日息0.3-0.4%,最高达到0.5%,折合年息均在120%以上。少数企业借高息民间资金维持生产经营或作为归还银行贷款的“过桥”资金。企业使用民间借款,资金成本高、费用大,短期内企业还能承受,如遇到银行延贷、压贷甚至抽贷,企业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就会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致使企业倒闭或老板跑路。

(三)影子银行”冲击正常金融秩序。各种类型的投资公司、咨询公司、农业资金互助社等“影子银行”发展迅速,规模呈上升趋势。经营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非法高息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正规金融和正常金融秩序形成冲击,容易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二、中小企业融资危局原因分析

(一)从银行现行经营体制来看:一是银行贷款实行“还旧借新”,发放的绝大多数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期限较短,多为半年至一年,与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周期不相匹配;且贷款到期后,企业根本无法从正常生产经营中抽取资金还清贷款本息,不得不使用“过桥”资金,催生了民间借贷市场。二是县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小,一笔贷款业务需要层层报批,审批环节多、时间长,不能做到“即还即贷”,客观上形成了银行延贷、压贷,事实上为民间借贷赚取高额利息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银行贷款条件苛刻,准入门槛高,如担保圈内企业需要新增贷款,还要增加新的担保企业;即便是房产、土地抵押贷款到期后,也要重新办理房产、土地抵押手续,进行房产、土地评估,增加了企业负担。四是银行转嫁经营风险,企业一旦出现风险,全部转嫁到企业或联保企业、担保企业,实现“连坐”代偿,导致差企业拖垮好企业。五是银行不良贷款“零容忍”管理,实行终身责任追究,给基层信贷投放造成极大压力,信贷员宁肯完不成任务扣除绩效工资也不愿承担信贷风险,造成银行“惜贷”、“惧贷”。

(二)从企业自身来看:一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目前,该县主导产业为棉纺织、木材加工、机械制造、酒类包装,均属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均处于中低端,整体缺失市场核心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下,部分企业出现产品价格下降,利润降低,不能满负荷生产,货款回收难等问题,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差,流动资金不足,导致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维持生产经营。二是企业盲目投资,跨行业经营,在经济上行期,货币政策宽松,大量使用银行贷款,把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如某纺织企业改变贷款用途搞煤炭经营,近年来煤炭行情持续低迷,导致企业停产。三是个别企业老板过度消费,透支银行信用,利用银行贷款买豪车、豪宅,银行贷款没有全部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三、建议与对策

(一)积极防范化解联保体风险。积极推进“解圈断链”,对出现风险的联保体企业,暂时搁置联保互保企业的连带保证责任,让倒闭企业进入破产还债程序;或者延缓借款人的贷款期限,给企业创造自救机会,从而减少贷款损失。限制企业担保的环节、次数,避免企业信用无限放大,防止过度担保。

(二)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从重从快打击“跑路”老板,彻底清查企业资产及转移藏匿财产,最大限度挽回银行及联保体企业代偿损失。建立全国统一诚信征信档案系统,防范“道德风险”,实行“黑名单”制裁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三)规范民间融资行为。采取“打疏结合”办法,依法打击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三非一高”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成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资本登记服务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秩序,积极推进民间借贷阳光化运作。

(四)完善银行现行信贷制度。对生产经营正常、符合续贷条件的企业,实行只“还息不还本”,彻底杜绝“过桥资金”市场。根据企业实际确定流动贷款期限,延长贷款期限;增加项目贷款支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对风险的容忍度,调度基层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充分利用企业有价资产,拓展仓单、存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多种业务品种。

(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银政企合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设立使用好“过桥资金”,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设立担保基金,督促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六)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先进科研成果,研发新产品或新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技改投入,更新设备,提升产品档次,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1期县委班学员 中共郓城县委常委副县长 张防)

版权所有 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
校址:济南市旅游路3888号  邮编:250103
网站编辑邮箱:dxbj@sddx.gov.cn
鲁ICP备0503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