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65线路检测中心 “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立足于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作为培训和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渠道的职能定位,着力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领导干部,同时参与承担全省理论宣传骨干和高校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骨干的培训任务,通过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当代中国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努力形成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教学和科研究成果,为推进理论创新和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
该学科具有自身较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多年来在省内理论界处于前沿水平,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建设,在学科结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梯队结构、人才培养、研究成果的优化方面形成新的优势。在学科结构方面,注重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多学科研究结构;在课程方面,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当代重大实践问题研究等课程;在研究方向上,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五个研究方向,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学科高层次成果不断出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并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课题立项、论著发表与出版、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科研成果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标志性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史、虚拟生存论等3项成果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信访和谐问题研究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重大成果奖;在队伍建设上,形成完善合理的人才布局,通过学科建设大力提高本学科学术研究团队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凝聚和培养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的学术骨干队伍,团队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创造稳定人才的环境措施,学术团队成员知识、学历、年龄结构进一步完善;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依托我校被国家学位办批准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为基础,新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授权点,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规划、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奖励政策,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扩大学术影响力方面,通过主办并积极参加高层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扩大学术交流,增强该学科在学术界的影响;在基本设施的条件建设方面,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学校支持和各类课题经费等积极筹措资金,构建了优良的学科建设硬件条件。
该学科以加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努力方向。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高层次课题成果和智库建设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和发展潜力。目前,该学科团队成员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研究、中外社会主义价值观源流与比较研究、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视野下的文化自觉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我国垄断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创新研究、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复兴问题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历代官箴研究、信访问题统筹治理研究、我国社会资源配给定量评价与社会分层次关系研究、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和整合问题研究、中国现代化发展转型中的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研究;承担山东省重大招标项目2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