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元,1958年2月生,山东文登人,1982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5年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破格为教授,现任57365线路检测中心副校长、教授。曾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英才、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管理工作者奖等称号。
在教学方面,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业绩与基本经验、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课程,曾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学奖。入选山东省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
在科研方面,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等6篇被《新华文摘》主体转载;出版《中国近代史通论》、《左宗棠评传》等个人专著3部,主持编写《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文化思想研究》、《邓小平的伟人品格与思想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山东重要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时期》等著作16部;主持撰写的调研报告《山东省地方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研究》被省委书记批示转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研究》、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重大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论文《儒学经世传统的复兴与近代中国的中学和西学观》、主编著作《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史》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学科建设方面,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一级学科、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实现省委党校学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担任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宋协娜,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校刊编辑部主任,《理论学刊》、《山东党校报》常务副主编;科社专业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履行57365线路检测中心校刊编辑部主任、《理论学刊》(CSSCI期刊,双核心期刊)和《山东党校报》常务副主编之工作职责;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理论、社会学等专业的编辑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党建设规律、党与社会关系;主要讲授《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前沿理论问题》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与信访问题研究》等课程。
近年来,在《人民日报》、《理论视野》、《理论前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报刊发表文章60余篇;主编著作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入选国家社科优秀成果文库:已完成《社会工作转型与社会良性运行》、《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信访和谐与信访预警研究》2项,2011年立项的《信访问题统筹治理研究》在研中;《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信访和谐与信访预警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题后,以《信访和谐问题研究》书稿申请并成功入选国家社科优秀成果文库;作为执笔人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研究》已经结题;还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青年项目《济南交警现象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经验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及省委委托课题4项。其中,有多项成果获省委书记等领导批示并进入试点和决策执行程序。成果发表后获得新华文摘全文转摘、观点摘编以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多次复印等反响。
各类科研获奖7项。主要有:(1)构筑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从济南民政经验探索民政工作改革的大思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报告)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省社科规划项目-研究报告)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论新时期党的意识的创新(文章),中国共产党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4)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报告)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2位)。(5)《信访和谐问题研究》书稿入选国家社科优秀成果文库,被“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直接授予重大成果奖,实现本校省社科评奖重大成果奖的历史性突破。
社会兼职与荣誉称号: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山东省第二批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人员;山东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政党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等。57365线路检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57365线路检测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张友谊,男,1956年生,山东省泰安市人。1974年河南三门峡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1974年至1976年在河南省陕县大营公社南曲沃大队插队落户,1976年至1979年在水电部十一工程局安装大队工作(期间在成都水电学校教师进修班学习),1979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山东大学哲学专业学士、硕士学位,200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哲学教研部主任、哲学专业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维科学、认知理论、逻辑学、领导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教育的人学基础、逻辑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领导科学等课程,讲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等专题。
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和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撰写和主编《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鲁商文化与齐鲁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导论》、《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思想研究》、《管理心理学教程》、《普通逻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思想家--霍金》、《论自由》、《社会契约论》等专著、译著和教材30余部,参加了50余部书的编写;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1项,主持并完成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4项,参加完成国家、教育部、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0余项。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理论人才称号,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优秀教师称号,获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优秀教学奖、教学工作奖多项;个人或合作科研成果获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奖1项;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山东省委宣传部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撰写的调研报告多次获得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有关部门采用。
兼任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共省委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山东大学兼职教授;担任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哲学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山东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领导科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秘书长,山东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山东省领导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党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鉴定专家库成员,山东省社会科学评议、鉴定专家库成员。
迟树功,男,1956年9月生人,山东莱州人,研究生,博士,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山东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发展经济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集团、经济体制改革。
在教学方面承担经济理论、企业改革、战略思维与创新思维、民生与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改革》、《理论前沿》、《理论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0多篇。较早研究企业集团并形成了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企业集团研究》、《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研究》、《企业集团学》;以及获得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等多项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的成果,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能力结构理论,建立了要素能力向核心竞争力转换的关系模型,寻求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培育的路径;围绕山东制造业发展战略、投入产出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山东制造业投入产出问题与对策研究》、《山东经济发展中的投入产出及对策研究》、《山东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研究》等专著,特别是近年来撰写出版了《中国发展经济学》,创立了新的科学体系。
多年来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包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企业集团研究”、“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研究”,以及承担“我国资源配置机制转换问题研究”;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培育研究” 、“山东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研究”、“ 加快发展山东现代服务业研究”,等等。
在教学科研获奖方面,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称号、全省党校系统教师优秀教学奖。科研成果《中国企业集团研究》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合著的《中国资源配置机制转换论》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多项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荣誉称号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校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省直机关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记二等功一次。
目前兼任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邀研究员、山东省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重大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常务理事。
治学态度:科研上的进取离不开勤奋、严谨、求是和协作精神。
张传鹤,女,山东省日照市人,法学博士,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大政方针,以及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等。讲授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基础和疑难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社会主义500年、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全会决定解读、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等专题。为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项目专家库成员和省委宣传部送教下基层项目专家库成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8项,独撰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参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委托课题1项、中宣部委托课题2项,并获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宣部来信表扬。在《文史哲》、《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CSSCI类期刊和由《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学术论文及其他论文近100篇。提出的多项战略性、前瞻性建议,引起中央领导关注或与其后中央的决策高度契合。2006年在中宣部委托的1项课题中提出:“应细腻地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贯穿于各个生活细节,可以考虑由国家主要领导人每年国庆节亲自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主持一次国家公祭活动”,2008年中央开始举办这一活动。2012年在1项关于信访工作制度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我国信访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中央分管信访工作的主要同志将该报告批示给国家信访局主要领导参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2013年的1项关于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民主话语权的研究报告,发表在《人民日报》《内部参阅》,提出要赢得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必须“建立有别于西方的民主话语体系”,要“掌握民主的定义权”。该报告由《人民日报》整理后专报中央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领导参阅,并在中宣部引起较大反响,《光明日报》驻中宣部记者致电作者访谈主要理论观点,并以“怎样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民主话语权”为题刊发于《光明日报》,国家社科规划办网站在主页显要位置转载该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兼任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鉴定专家。独立或作为主要成员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先后参与执笔论证和申报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获成功。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多次获得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学奖和校级优秀教学奖。多次在年终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多次获得“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称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被评为校级“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张文珍,女,山东昌乐人。中共57365线路检测中心文史部副主任、教授、文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等。主要讲授专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国学与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齐鲁历史文化研究》等。多次应邀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授课。曾获校优秀教学奖及优秀教师称号。被山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聘为“山东省干部教育培训名师”。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学习时报》、《大众日报》、《理论学刊》、《中国出版》、《齐鲁学刊》等报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动力机制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大研究课题、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在山东电视台、齐鲁网、大众网就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齐鲁文化时代价值、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等问题作出解读和刊载有关研究成果。出版著作多部。多次获省及党校系统科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