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和酱油是膳食中的主要调味品。口味偏咸是人们的饮食传统。
家庭烹调食物时,需要根据每餐就餐人数决定盐的总使用量。如三口之家晚餐的用盐总量大约是7~8克。这些盐要制作晚餐的所有菜肴,所以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只靠在自家厨房控制食盐摄入量还不够,因为从其他调味和加工食品中还可能摄入大量食盐,如酱油、酱、咸菜、榨菜、酱豆腐以及熟肉制品、咸鱼、咸鸭蛋,以及外购的花卷、包子、馅饼等加工食品都含有不少盐。
烹调使用的食用油过多是影响市民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限制食用油的摄入量刻不容缓。从总体看,市民的食用油摄入量一般为每人每日25克。
带刻度的油壶可以提示一日烹调用油量,帮助做到平均每人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25克。
应先统计一下家庭就餐的基本人数,在家就餐情况,算出每周大致的用油量,并将相应数量的油倒入限油壶中,也可以将每日的油量倒入限油壶,限制使用,自觉做到不超量。
有些人喜欢吃油炸食品,如炸油饼、油条、炸薯条、炸薯片、炸鸡块、炸羊肉串等,油炸食品的油脂使用量大,食品的脂肪含量很高。
如果将减盐比喻为居民不合理膳食结构的对症处方,那么保证居民摄入谷类食物数量,就是对居民膳食的扶正之举了。
粮食(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俗称“主食”。保证和坚持摄入足够数量的粮食(每天250~400克),既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及含脂肪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有利于相关慢性病的预防。
成年人每人每天至少要吃250克(半斤)以上的粮食,这里的数量是指面粉、大米等粮食的重量,不是馒头、米饭等粮食制品的重量。
在每天250克以上的粮食中,应该适当选择一些杂粮和粗粮,做到粗细搭配。
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的杂粮或全谷类(如全麦的面粉)食物。如一天的粮食六两(300克),可安排为大米100克(2两),小米50克(1两),面粉150克(3两);主食的食谱可为小米粥、大米饭和馒头,也可为大米粥、小米饭和烙饼,还可以是小米饭、菜包子或者饺子。